【社會服務】
從2015級選拔23名學生,安排5位工程師👨🏿⚖️,分小組指導;已成立“互聯網+創”虛擬公司一家,下設“IT運維部”、“軟件應用開發與測試部”。首席技師第一期師資培訓開班,以企業真實項目訓練為主,學院遴選10名教師參加培訓。
2015年—2016年已承接來自安慶師範大學、安徽理工大學、安徽建築學院、浙江工商大學等200多人次的培訓。主要涉及《iOS應用開發》、《android應用開發》、《移動通信技術》、《物聯網應用技術》等項目。
2016年—2017年承接來自安慶師範大學😈、安徽理工大學🧑🏻、安徽工程大學🤳、安徽建築大學🔗、安徽大學等230多人次的培訓👻🍔。主要涉及《iOS應用開發》🪃💁🏽♂️、《android應用開發》、《Web前端設計》、《Java Web》、《移動通信技術》🍢🥣、《物聯網應用技術》🤼♂️、《虛擬現實與開發》等項目⟹。
【教學成果獎】
省級以上獲獎情況 | |||
時間 | 獎項名稱及等次 | 獲獎者 | 頒發部門 |
2011- | 上海市精品課程《Linux基礎與應用》 | 王秀英等 |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|
2012年 | |||
2013年 | 上海市精品課程《基於JavaWeb的應用開發》 | 趙蕾、俞蝶瓊🪂、錢宏 |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|
2014年 | 上海市精品課程《iOS圖形界面開發》 | 錢宏🧗🏻、俞蝶瓊、劉雄華 |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|
2014年 | 上海市育才獎 | 沈碧嫻 |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|
2015年 | 上海市精品課程《無線網絡設備維護》 | 蔡長英、沈碧嫻 |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|
2015年 |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(高職組)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賽項:團體三等獎 | 指導老師:俞蝶瓊、李向明 | 教育部 |
2015年 | 第六屆“藍橋杯”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個人賽省賽一等獎 | 指導老師🧏♂️:俞蝶瓊 | 教育部、工信部 |
2015年 | 上海市“星光計劃”《信息網絡布線》二等獎和三等獎 | 指導老師:李向明 |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|
2015年 | 上海市“星光計劃”《物聯網技術應用》二等獎 | 指導老師:蔡長英♢、馬利平 |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|
2015年 | 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團體三等獎 | 指導老師:蔡長英🧔🏿、趙健 | 工信部 |
2016年 |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(高職組)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賽項🚴🏿♀️:團體三等獎 | 指導老師:俞蝶瓊💾、錢宏 | 教育部 |
2016年 |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(高職組)4G全網建設技術賽項👐🏻📰:團體三等獎 | 指導老師:趙健、蔡長英 | 教育部 |
2016年 |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(高職組)計算機網絡應用賽項🤞🏼:團體三等獎 | 指導老師🎿:李向明、朱盛傑 | 教育部 |
2016年 | 第七屆“藍橋杯”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個人賽省賽一等獎 | 指導老師⇢:俞蝶瓊、錢宏 | 教育部、工信部 |
2016年 | 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團體一等獎 | 指導老師🧙🏻♀️:趙健、蔡長英 | 工信部 |
【科研成果獎】
省級以上獲獎情況 | |||
時間 | 獎項名稱及等次 | 獲獎者 | 頒發部門 |
2012年 | 一種解碼方法及裝置(專利號2012100436134) | 李毅傑 | 專利局 |
2013年 |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-LTE 網絡規劃工具開發 | 李毅傑 | 科技部 |
2013年 | 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-LTE 路測系統研發產業化 | 李毅傑 | 上海市科委 |
2014年 | 上海市教學成果獎🕵🏿♀️:二等獎 | 沈碧嫻💔、李向明、程熙熙 |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|
2015年 | 軟件著作權-實訓管理軟件V1.0(軟著登字第2016SR10930號 | 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團隊 | 國家版權局 |
2015年 | 《上海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-“移動互聯網產業創新人才校企聯合培養基地”(“產教研協同基地”)》 | 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團隊 |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|
2016年 | 軟件著作權-物聯網教學平臺管理軟件V1.0(軟著登字第2016SR176773號 | 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團隊 | 國家版權局 |
2016年 | 軟件著作權-物聯網虛擬現實教學管理軟件V1.0(軟著登字第2016SR176767號 | 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團隊 | 國家版權局 |
2016年 | 軟件著作權-移動通信虛擬現實教學管理軟件V1.0(軟著登字第2016SR233825號 | 移動互聯應用軟件開發團隊 | 國家版權局 |
2016年 | 上海市民辦高校重點科研項目《移動通信技術虛擬與仿真平臺的開發與應用》 | 沈碧嫻🫸🏻、趙健 |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|
2016年 | 上海市民辦高校重點科研項目《產教研協同模式下的首席技師工作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》 | 李毅傑、程熙熙 |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|
2016年 | 上海市民辦高校重點內涵建設項目《基於核心素質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及評價反饋機製構建研究》 | 周箴 |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|
【比賽獲獎情況】
一🏊🏻、2016-2018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
2016年4G全網技術三等獎
2016年計算機網絡應用三等獎
2016年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三等獎
2017年虛擬現實設計二等獎
2018年計算機網絡應用團體三等獎
2018年虛席現實與製作團體三等獎
二、第六屆、第七屆“星光杯”比賽
第六屆“星光杯”
“信息網絡布線” 比賽中榮獲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名
“物聯網技術應用” 比賽中榮獲三等獎一名👩🏿🎓;
第七屆“星光杯”
網站設計一等獎、三等獎
信息網絡布線團體二等獎
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一等獎、二等獎🎟、三等獎
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團體 第一名
三、第六屆“藍橋杯”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
“第六屆藍橋杯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大賽”省賽中榮獲一等獎一名,二等獎五名,三等獎兩名🚶➡️,國賽中榮獲優勝獎一名。
四、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
“第二屆大唐杯全國移動通信技術大賽”華東地區賽中兩隊獲二等獎🙆🏻♂️,一隊獲三等獎🚀,國賽中一隊獲高職組團體三等獎。
五、2017年中國技能大賽——上海市職業技能大賽
2017年中國技能大賽——上海市職業技能大賽
網站設計項目團體金獎
商務軟件項目團體金獎
上海市職業技能大賽 優秀組織獎
為了進一步發揮我系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📛、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,經系研究決定,我系將成立3 個學生工作室:軟件應用開發學生工作室🧑🏽🏫、多媒體設計製作學生工作室、網絡工程學生工作室♗,
讓學生“在工作中學習,學習的內容是工作”,體現訓練環境與實際環境的“零距離”(工作及開發環境)🪆;教師與開發人員之間的“零距離”(資深工程師為教師);訓練項目與實際項目之間的“零距離”(項目及項目團隊組織);工作能力與用人企業用人要求的“零距離”(技能與素養)🥼。最終促進學員就業“零適應期”。畢業生在就業前通過實訓,填平畢業生與企業之間的二次技術培養鴻溝,為培養多層次🫲🏻👳🏻♂️、復合型、實用型🆘、創新型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持和幫助。
引導和鼓勵專業骨幹教師到教師工作室,作為學院與企業聯系的窗口🌨,也是骨幹教師主要的工作場所2️⃣;以教師工作室為主要工作平臺,研發企業工程項目👢,為企業和社會提供服務,並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經典教學案例🚫⚪️,豐富課程教學資源,提高課程教學效果;以教師工作室為主要場所🕵🏼♀️,為教師到企業培訓❔、掛職鍛煉、技術服務提供途徑,提高教師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和工學結合課程設計與實施能力👊🏽,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雙師素質。教師和學生也借此轉換角色👩🦳👨👨👧👦:教師轉換為項目經理;教材轉換為實際項目;上課轉換為做項目;考試轉換為工程評測;教務轉換為企業管理✸;教學監督轉換為質量控製.
- 上一篇👨🏻🦼➡️🚉:沒有了
- 下一篇🧥:計算機信息系校企合作冠名班(2018年10月修訂)